
《出师表》教学设计(人教版九年级上册)
各位老师,大家好!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——《出师表》。这篇文章出自诸葛亮,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“出征表”。它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才情,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“权谋之治”的精神。
一、教学目标
- 背诵全文:通过朗读《出师表》,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能力。
- 了解作者对后主提的三点建议:通过分析文章内容,理解诸葛亮提出的主要观点。
- 学习本文融议论、叙述、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:
- 议:用于阐述观点和论点
- 述:用于叙述事件经过
-
抒:用于表达情感和感情
-
学习“表”的一般知识以及“以”的用法。
-
教学课时
两课时
二、教学步骤:
第一课时:
- 解题,导入新课。(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)
- 解读文言词汇(如“疲弱”、“昭”,并解释其含义)。
- 阅读《出师表》,完成以下任务:
- 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;
- 了解诸葛亮如何提出“三建议”以实现北定中原、兴复汉室的目标;
- 学习本文融议论、叙述、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。
第二课时:
- 指导阅读课文:完成以下任务:
- 理解文中“开张圣听”的目的,如何与“以光”相呼应。
- 探讨“妄自菲薄”为何是“以塞”的原因。
- 研读第三段:理解“以”的用法,并学习其在句中的应用。
- 研读第四至第五段:
- 了解作者如何向后主提出“三建议”,并体会“亲贤臣,远小人”的重要性。
- 研读第六至七段:
- 理解作者如何以“受任于败军之际”、“奉命于危难之间”等语句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和情感。
- 研读第八、九节:理解后主对诸葛亮的期望,如“两岁功成,三岁功满”。
三、写作上的特点
- 议论为主:文章主要以陈述意见为线索,既有明确的观点也有间接的叙述。
- 叙事为主:通过叙事展示后主的情感和期望,与自己的性格相契合。
- 抒情为主:文章中融入了深厚的友情和情感,表达了诸葛亮对后主的感激之情。
四、全文总结
《出师表》以议论为主,但其中也包含深刻的叙述和动人的抒情。作者通过语言和情感,展现了对后主的真诚期望,同时也展现了自己作为人才的一面。整篇文章既晓之以理,又动之以情,令人深思。
五、布置作业
- 背诵全文:将《出师表》默写一遍。
- 古义与今义对比题:
- (1) 开张: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每天成交;古义是开放、扩大。
- (2) 痛恨:今义是深情地责备,古义是痛心和遗憾。
希望以上改写内容能满足你的需求!如需进一步调整,请随时告知。
推荐阅读
查看更多相似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