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杨万里《小池》
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中,我们都会对各类古诗感到熟悉吧?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的诗歌作品就已经广为流传,被称为“古诗”。本文将从“古诗的类型多样”和““小池”的艺术特点”入手,为大家详细解析这首杨万里的小诗。
小池
泉水的出口是“泉眼”,这里有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。当看到“泉眼无声惜细流”时,我想起自己也常在泉水前驻足,发现一滴水珠从泉眼里细微流淌出,却没有一点声响。树荫下映着水面,阳光斜斜地洒下来,水面上的影子显得格外柔和,仿佛是清澈的小溪
“树阴照水爱晴柔”一句更让我动情了。池边的绿柳在斜阳中投下长长的阴影,而水又把它们映得愈发神秘和细腻。阳光从空中洒下来时,树叶轻轻摇曳,偶尔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跳上它顶端
译文
泉眼无声惜细流,树荫照水爱晴柔。
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。
注释
泉眼:泉水的出口。惜:吝惜;树荫:树荫映在水面上;爱:喜爱;晴:阳光;柔:柔和
尖尖角:池水中刚刚露出来的荷叶尖端
上头:顶端,蜻蜓
为了押韵,“头”不读轻声。
鉴赏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卷。泉水从泉眼里缓缓流淌,树荫映着水上的光影,小荷在露水边缘轻轻摇曳,蜻蜓依栏而上,展现了生命的生机与和谐。诗中充满了清新、简洁与富有情感的氛围
杨万里写过许多古典诗歌作品,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艺术造诣。他在《宋词家草》等地方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。他主张师法自然,认为诗歌创作应该遵循自然景物的变化规律,并善于捕捉变化中的微妙瞬间,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
杨万里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文人,他的诗歌语言朴实、意境深远,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
p
作者:杨万里(1127—1206)
p> 吉州吉水(今江西吉水)人,字廷秀,号诚斋。绍兴二十四年进士。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。光宗召为秘书监、工诗。
p>光宗召为秘书监、工诗,后升任光宗亲大将军以下的官职,一直到光宗拜政。后又升任“正直透四大家”。
p>杨万里一生创作了两万余首诗词,尤其擅长从地方作品中捕捉景物特色和变化瞬间,形成独特的风格。他的诗歌语言朴实、意境深远,并且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
p> 他对自然景物有着浓厚的兴趣,常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日常的万物之态,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变化,以生动的画面展现其美丽.
p>杨万里的作品深受文人的喜爱和传颂,他在文学界享有盛誉
p>杨万里的作品风格平易通俗,语言朴实,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,又不失独特的艺术魅力。
推荐阅读
查看更多相似文章
